ag打鱼教程
你的位置:ag打鱼教程 > 新闻动态 >
文言百练:文言文核心动词100词(四)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5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(持、出、处、传、辞、从、存、待、代、得)的详细解释。

31. 持 (chí)

“持”的核心语义是“握持”,可以指具体地用手拿着,也可以指抽象地保持、坚持某种状态或观点。

义项一:拿着,握着。解释: 此为本义,指用手掌握或抓住物体。例句: 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(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句解: 蔺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后几步站定,他靠着柱子,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,快要顶到帽子。义项二:保持,维持,坚持。解释: 指使某种状态、行为或信念得以延续,不轻易改变。例句: 凡事之本,必持其名。(《管子·心术上》)句解: 所有事情的根本,都必须坚守其名分(或概念)。义项三:掌管,主持。解释: 指掌权管理或主持事务。例句: 宦官持权,bì(同“蔽”)塞人主。(《后汉书·窦武传》)句解: 宦官掌握着权力,蒙蔽君主(的视听)。

32. 出 (chū)

“出”的核心是从内到外,引申为出现、产生、超出等。

义项一:从里面到外面去。解释: 此为基本义,与“入”相对。例句: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(周敦颐《爱莲说》)句解: 我唯独喜爱莲花,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,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。义项二:出现,产生。解释: 指事物从无到有地显现或发生。例句: 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(苏轼《后赤壁赋》)句解: 山峦高耸,月亮显得小了;水位退去,石头就显露了出来。(比喻事情真相大白)。义项三:超出,超过。解释: 指在程度、范围或水平上超越某个界限。例句: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。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句解: (他的品德才干)超出了他那一类人,远远高出他那一个群体。

33. 处 (chǔ)

“处”作动词时读上声(chǔ),核心义是“在某地”或“处置”,与作名词“处所”(chù)时读音不同。

义项一:居住,停留。解释: 指在某个地方生活或暂时停留。例句: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且王者之国,士之所处也。(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)句解: 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远大志向呢!况且君王建立的国家,是贤能之士所应该居住的地方。义项二:处理,处置。解释: 指对人或事物进行安排、管理或惩罚。例句: 若不废君命,将以处之。(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)句解: 如果(我们)不违背国君的命令,就将这样来处置他。义项三:处于,在(某种地位或状态)。解释: 指身在某种环境、境遇或位置。例句:处涸辙以犹欢,经坎坷而不馁。(王勃《滕王阁序》)句解: (君子)即使身处在干涸的车辙里(比喻困境)也依然欢畅,经历坎坷也不会气馁。

34. 传 (chuán)

“传”的核心是传递,可以是具体的物品,也可以是抽象的知识、命令或名声。

义项一:传递,传送。解释: 把人、物或信息从一处送到另一处。例句: 烽火传不息,征战何时休?(杜甫《塞上》)句解: (边塞上)报警的烽火不断地传递,(这里的)征战什么时候才能停休呢?义项二:传授,流传。解释: 把知识、技艺、道统等教给后人或使其流布于世。例句: 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(韩愈《师说》)句解: 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。老师,是用来传授道理、讲授学业、解答疑惑的人。义项三:(chuàn)驿站,驿车。(名词)解释: 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换马、食宿的地方。例句: 置传以来,三十有七日。(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)句解: 从设置驿站(开始计算)以来,已经有三十七天了。

35. 辞 (cí)

“辞”与言语密切相关,核心义包括言辞、告别和推辞。

义项一:推辞,拒绝。解释: 不接受(别人的好意、请求或任命)。例句: 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句解: 我连死都不回避,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呢?义项二:告别,辞别。解释: 离开某人或某地时告知对方。例句: 旦日,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,至鸿门,谢曰……。沛公则置车骑,脱身独骑,与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,从郦山下,道芷阳间行。沛公谓张良曰:“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度我至军中,公乃入。”沛公已去,间至军中。张良入辞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句解: 张良进去(向项王)告别。义项三:(名词)言辞;一种文体。解释: 指说的话或写的文字;特指“楚辞”一类的文体。例句: 外之不辞,内之不疚于心。(《中庸》)句解: (君子)对外没有愧对别人的言辞,对内没有愧对于自己的内心。

36. 从 (cóng)

“从”的本义是两个人相随,核心义是跟随、听从。

义项一:跟随,跟从。解释: 在后面跟着走,或追随某人。例句: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句解: 第二天一早,沛公带着一百多名骑兵随从前来拜见项王。义项二:听从,顺从,采纳。解释: 接受并按照别人的意见、命令或意愿去做。例句: 吾从其计,可乎?(《资治通鉴》)句解: 我听从他的计策,可以吗?经典例句二: 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(《论语·述而》)句解: 选择他们身上的优点来学习,对照他们身上的缺点来改正自己。义项三:(zòng)合纵。解释: 通“纵”,特指战国时期“合纵”的策略,即联合多个南北向的国家共同对抗西边的强秦。例句:从者,合众弱以攻一强也。(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)句解: 所谓的“合纵”,就是联合多个弱国去攻打一个强国。

37. 存 (cún)

“存”的核心义是存在、存活,与“亡”相对,引申为保存、抚恤。

义项一:存在,生存。解释: 指事物或生命在世界上保持着。例句: 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(韩愈《师说》)句解: “道”存在的地方,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。义项二:保存,保留。解释: 使事物继续存在,不使其消失或损毁。例句: 吾恂恂而起,视其缶,而吾蛇尚存,则弛然而卧。(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)句解: 我小心翼翼地爬起来,看看那个瓦罐,我的蛇还(活着)在里面,就放心地躺下睡了。义项三:抚恤,慰问。解释: 对有困难的人(尤其是孤儿、老人)表示关怀和救济。例句: 存孤继绝,恤老怜贫。(《周书·文帝纪下》)句解: 抚恤孤儿,延续断绝的宗族,体恤老人,怜悯贫苦的人。

38. 待 (dài)

“待”的核心是“等待”,引申为对待和依赖。

义项一:等待,等候。解释: 不行动,直到期望的人、事物或时机出现。例句: 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(《三国志》注引《江表传》)句解: 对于有志之士,分别三天后,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了。义项二:对待,招待。解释: 以某种方式或态度与人交往。例句: 彼以国士待我,我必国士报之。(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)句解: 他用对待国士的礼遇来对待我,我就要用国士的行为来报答他。义项三:依靠,依赖。解释: 需要依赖某种条件才能成立或实现。例句: 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者,彼且恶乎待哉!(《庄子·逍遥游》)句解: 至于那些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,驾驭六气的变化,从而遨游于无穷无尽境界的人,他们还需要依赖什么呢?

39. 代 (dài)

“代”的核心是替换,指一事物取代另一事物,可以指人、物、时间。

义项一:代替,取代。解释: 以甲换乙,由甲做原来乙做的事。例句: 愿为市鞍马,从此代爷征。(《木兰诗》)句解: (我)愿意为此去集市上买来鞍鞯和骏马,从今以后代替父亲去出征。义项二:交替,更迭。解释: 指事物(尤指时间、季节、朝代)轮流变换。例句: 四时代序,阴阳惨舒。(谢灵运《善哉行》)句解: 四季轮流更替,阴阳之气或肃杀或舒展。义项三:(名词)朝代,时代。解释: 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由某一帝王系统统治的时期。例句: 自秦汉以来,帝王之代,莫不有名号。(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)句解: 从秦汉以来,历代帝王,没有不建立名号的。

40. 得 (dé)

“得”的核心是“获得”,与“失”相对,引申为能够、得意等。

义项一:获得,得到。解释: 经过努力或偶然地取得、占有。例句: 鱼,我所欲也,熊掌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(《孟子·告子》)句解: 鱼是我想要的,熊掌也是我想要的;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,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。义项二:能够,可以。解释: 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。例句: 项庄拔剑起舞,……庄不得击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句解: 项庄拔出剑来起舞,……(但因为项伯的保护)项庄不能够(找到机会)刺杀(沛公)。义项三:得意,满足。解释: 心中感到满意、舒适。例句: 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(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)句解: (他)神情得意,一副非常心满意足的样子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又见“硬科技”未盈利企业冲刺科创板 CPU厂商兆芯集成IPO获受理
下一篇:没有了